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台灣新增2種新種鍬形蟲~~ 鄭氏肥角鍬形蟲Aegus jengi & 徐氏豆鍬形蟲Figulus hsui


這兩個新種其實是鍬友大家長年來相當熟悉的種類,只是鄭氏肥角鍬形蟲以往都被混淆在姬肥角鍬形蟲(A. nakaneorum)中,而徐氏豆鍬就是以往身分未定的的高山豆鍬形蟲(Figulus sp.)



這兩個新種鍬形蟲,是由中國鍬甲分類學者黃灝與我熟識的鍬形蟲專家陳常卿兩人所共同發表。花點篇幅簡介如下:

1.    鄭氏肥角鍬形蟲Aegus jengi,作者將牠取『鄭氏』為種小名,是為了表彰鄭明倫先生對鍬形蟲研究的貢獻。
這種肥角就是台灣北部松樹枯木中很常見的那種,在30年前左右,無論是鄭明倫先生或是我,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尚未成立之初,彼此各自都曾在面天山區或二子坪步道的松樹倒木中,採集到大量的成蟲、幼蟲或蛹,不過舊往都將牠混淆為姬肥角鍬形蟲(A. nakaneorum)
其實姬肥角的模式產地在中部,其大型雄蟲大顎基部2枚內齒的距離明顯較遠;鄭氏肥角大型雄蟲體型遠小於姬肥角大型個體,大顎基部2枚內齒距離很近。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態差異,姬肥角在夜間常有趨光的習性,鄭氏肥角似乎不會夜行趨光。
2.    徐氏豆鍬形蟲Figulus hsui,作者將牠取『徐氏』為種小名,因為徐渙之先生是第一位採集到這種『高山豆鍬』的人,取他的姓氏為種小名,用來表彰徐先生對昆蟲推廣教育的貢獻。
這種豆鍬首次的文獻描述是1993年我第一本著作【台灣鍬形蟲】,就是內文P.77代號X5的那隻不明種豆鍬(標本就是向徐渙之先生借來的)。接著,2006年我另一本【鍬形蟲54】書中P.112~113首次以『高山豆鍬形蟲』為其名稱,內文有比1993年更詳細的描述。
非常恭賀且感謝黃灝先生與陳常卿先生,終於解決大家對這兩個物種長年的懷疑與不確定,如今正式予以牠們確定的身分與區分。非常期待他們日後有更多新種鍬形蟲的命名、發表。

◆◆◆◆◆◆◆◆◆◆◆◆◆◆◆◆◆◆◆◆◆◆◆◆◆◆◆◆◆◆◆◆◆◆◆◆◆◆◆◆◆◆◆◆◆
這種別人發表了我能力做不到的新種,我很高興,不但一點也不惱怒,而且與有榮焉。因為我有自己的專業,發表新種昆蟲不是我的專業,我不是昆蟲分類學者嘛!
可是有個假蟲博士,自認為是昆蟲學者,其實在我看就只是一個很會抓蟲的人。更糟糕的是,只要有人發表了他也抓過的某種新種昆蟲,結果沒有以他名字替這種新種昆蟲命名,或者沒有把他同時掛名為發表者,這下子他就會分享別人發表的文章、成果,然後寫下一堆『酸鹽酸雨』,意思是他自己才是最厲害的、他是最早抓到的、他是最早知道的,甚至他還會寫下一堆造謠、汙衊卻死無對證的內容。
怎麼做?假如我是這位假蟲博士,不論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我的恩師、摯友或再造恩人,我通通一夕翻臉、六親不認,我一定會分享這篇文章,然後內文會酸說~~早在1993年我【台灣鍬形蟲】書中就知道這種豆鍬是新種,這篇論文作者不敢寫出參考自我的書中,根本就是竊取我的智慧結晶是誰規定作者一定要看過【台灣鍬形蟲】?我的臉皮夠厚吧?還不只咧!從此,黃灝與陳常卿這兩位作者就會變成我不共戴天的仇人,只要我一喝醉酒就會開始用諧音造謠毀謗他們兩人。甚至,被取名感念的鄭明倫與徐渙之兩位先生,從今以後也會正式變為我的世仇。還有更誇張的,跟作者兩人稍有熟識的昆蟲界人士,日後全都會一一被我點名,汙衊貶損為黃、陳兩人的走狗,然後要求我的蟲友和這群人劃清界線,否則絕交。
◆◆◆◆◆◆◆◆◆◆◆◆◆◆◆◆◆◆◆◆◆◆◆◆◆◆◆◆◆◆◆◆◆◆◆◆◆◆◆◆◆◆◆◆◆

見過像我這種蠢貨嗎?知道昆蟲界怎麼看我這位假蟲博士無恥又無知的行徑嗎?笑死人了,就是素質差又無恥至極,我自己沒能發表新種,還要眼紅別人將牠們發表了!我在全台灣早已身敗名裂,是個無恥無知又無能的假蟲博士,說穿就只是一個很會抓蟲的人,去當標本商剛剛好而已啦!

這篇論文的其他內容如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